2008-Jan 28Monday

苏子赋

2008年1月28日1:31  椰子笔谈 4条评论 || 4 Comments

  标题是文言式的,不过对于内容我想了一会儿,实在没必要强行把古典和现代杂糅在一起,于是还是写白话文吧。为什么要写这篇东西呢?因为前天一早我得知了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CSBN)的审议结果:我关于将145588号小行星命名为“苏东坡”星的提案获得通过,也总算能够对自己最为景仰的一位古代文豪表示独特的敬意。

(145588) Sudongpo = 2006 PQ17
     Discovered 2006 Aug. 15 by Q.-z. Ye at Lulin Observatory.
     Su Shi (1037-1101), also known by his literary name “Dongpo” (”Eastern Slope”),
was a giant among writers and calligraphers, composing about 4000 poems, 340 cis
(rhymed verses) and countless proses. His most famous piece, Ming-yue-ji-shi-you
(”When we shall have a shining moon”), is still very popular in modern China.

  在缅怀东坡之前,我乐意谈论一下命名这颗小行星的趣事。和命途多舛、好几次通不过CSBN审议的其他小行星不同,东坡星一次就通过了,只是限于篇幅,老外对我的简介又做了删节(当然还兼任了一下英语老师,给我改正语法上的不当),我的原文是这样的:

     Su Shi (1037-1101), styled “Zizhan” or “Hezhong”, was also known by his
literary name “Dongpo” (”Eastern Slope”). He is a giant among litterateurs and
calligraphers, had composed about four thousands poems, 340 cis (rhymed verses),
and countless proses, calligraphs and paintings. His most famous pieces, “Ming-
yue-ji-shi-you
” (”When will have a shining moon”), is still very popular among
modern Chinese.

  CSBN有一个“四行定律”,所有的命名简介都会限制在4行以内,看来这次也不例外。但如果可能,我想将本文当作命名简介,说一些我个人的想法。
  高中的时候我在日记(当然,我更乐意叫它《泉志咨文》)里自以为俏皮地写,古代大文豪的作品就像MM,没有选入课本前可以如何漂亮娇贵,可一旦选入课本就好像嫁了出去一样,原本漂亮的姿色显得不那么重要,或者说无足轻重了;缺点,或者说丑恶的部分就好像滑坡以后的山体那样暴露出来(各位师姐师妹,我预先为这番言论造成的负面后果表示歉意)。这当然是高中被课本虐待以后发愤的话,但的确,高中的一些课文我是觉得不怎么高明,或者干脆说看不顺眼的,但由于那个“温度很高的烧烤”(或者简称“高烤”),我还是得硬塞进嘴里同时称赞它味道不错。我为那些我很喜欢的课文感到委屈。就拿《始得西山宴游记》来说吧,它的结尾部分可以说是我的挚爱。有时候遇到挫折,细览此文,情入文字,觉得和柳宗元合二为一了,仿佛我也坐在那高高的西山上,看着深不可测的苍穹,——的确,因为我的爱好,我可以和柳宗元产生共鸣—— 深深觉得自己的渺小,所遇到的挫折也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始》也一度是我的梦魇—— 它的什么什么用法太多了(失礼,知识都还给初中老师了)。柳宗元是去宴加游,可当时学这片文章的时候,我觉得我吃的是干涩的竹渣,游的是十个小时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艰难得很呐。
  因为如此种种,我以前也并不觉得苏东坡怎的。他最多也不过是一个小一点的梦魇罢了。直到有一天读宋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从来不对这种题材感冒的我为这种朴实的悲凉所感染。偶尔有兴致简单了解一下他的生平,又知道他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乐观派,一个现实主义者:贬到黄州,做猪肉;贬到苏州,修苏堤;贬到广东,吃荔枝;甚至贬到天涯海角,还对回归故乡充满信心。虽然东坡早已西去千年,我依然觉得他有血有肉地活着,从此对东坡的诗词散文倍加爱护,绝不让他粘上半天梦魇的汁水。
  说一千,道一万,真正让我对东坡敬爱有加的,还是他的《前赤壁赋》。
  《前赤壁赋》是高中的重点要求文章。好多高中倒背如流的诗词散文,我现在早已忘记,但《前赤壁赋》我却依然能顺手拈来。它琅琅上口,就好像一首抒情曲一样流畅自然,但真正令我感动的还是它的内容。“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我见过,那是一种展现自然之大,凸显人类之小的场景。萧萧乐音,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星空,月光,雾气迷蒙的江,动人的乐音,和我的思想就像一对对号的拼图一样扣合在一起。但…… 没有能比后面苏子与客人的对话更能让我在抑郁的时候感到宽慰的了。
  我有时候觉得我像一个勇士,意气风发地在攀登一座又一座的高山。我知道这是我的人生目标:“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我把持着我的方向,我知道我不会因留恋低处世俗风景而枉度一生。但我也承认,有时候回头看着雪地中孤零零的脚印,我感到孤独,这在《首登罗浮山游记》中表现得最为明显。我想腾云驾雾,但却不再像以前那样以为自己可以单枪匹马地挑战一切。“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我觉得我对这一句话感同身受。在这时候,苏子简单的回答总能让我感到安慰。高中的辅导书说这体现了他人生虚无的消极思想,我倒想怒气冲冲的反驳,远远的雪山之下,灯火阑珊,灯红酒绿,充实得很哪,积极得很哪。
  按我理解,苏子的回答,意思是很简单的。这个世界上,有永恒,也有短暂,人生属于后者。有许多东西是永恒的,但它不是你的,不必执着追求,更不可当作人生目标;但,你有你自己的永恒,世界上也有让所有人共享的永恒,这些是造物主慷慨的恩赐,所以我们应该尽情享受,而不是为得不到的东西郁郁不乐。洒脱的几十字,总能让身为无数“客”之一的我感受到心灵的释怀,也总在抑郁不快之时得到些许慰藉。
  另一首让我觉得贴心的,就是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不想从大处着一些领导讲话似的评论,我只想点两段。一段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那还是小学高年级,那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暑假到海南外公外婆家度假。一天夜里醒来,看见月光如水,静静地从窗外流淌进来,觉得好像进到小精灵们的世界。我悄悄起身走上天台,星辰不语,我跳了几个华尔兹的动作,看着月光下自己的影子亦步亦随。远处,挺立的椰子树仿佛被月光吹拂,轻轻摇摆,沙沙作响,如同仙境。我回到床上,心里如小石投入静寂的湖泊,久久荡漾,看着星转斗移,月亮西斜,彻夜不眠,难以释怀。一眨眼十年过去,物是人非,自己已然长大,面对如此多的烦事杂事,只感到丝丝缕缕淡淡的悲凉。这是苏子的笔触给我最贴近的印象。不同别人。李白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很豪爽,很美,可我只能默默地鼓掌,他不能像苏子那样给我强烈的认同感。第二段是最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开心果只在童年结。长大了,步入社会,有喜有忧。学习上的不克,理想上的不顺,人际上的不畅,人之不如意十之八九。“这是自然的道理,就好像月亮有亏有缺那样,不必担忧。”苏子安慰说。“只希望人们能成为毕生之交,有了月亮,让距离不再是距离。”他就好像在一条满是荆棘的山坡上开出一条小路,让后人通过这一关隘不至于阻隔彷徨。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我仿佛看到苏子在明月上对酒当歌,高谈阔论。我想用他的一首词来结尾。我想这也许是他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最突出的写照。

定风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被猝不及防的大雨浇了个透,一点也不沮丧,平生的烟雨也不一样就这样过来了嘛。春风吹过,看到阳光灿烂,哎,晴也好,风雨也好,寻常之事也,何足挂心?
  东坡先生,晚辈有礼了。——志一四五五八八号小行星,东坡。
又及:谨以此文与T.F.,希冀能有所启示。

2008-Jan 26Saturday

当笨女孩遇到傻骗子

2008年1月26日10:30  "十年少"仙丹, 椰子笔谈 一条评论哦 || 1 Comment

  事情是这样的。
  我来广州之前,登陆了UPS的中国官方网站查询了广州办事处的电话。
  然后我就先打电话询问一下寄这种快件的方式,因为网上显示W州没办事处,最近的就是广州。
  接着那个什么800服务热线就给了我另一个在广州采集点的地址,让我打电话联系收件。因为我的情况比较特殊,到周六才拿来,而公司不上班。
  我打了那个号码,一位很热心的接线员小姐很耐心地帮我记录下了我的联系方式,然后推荐我怎样去寄件,因为当时很赶。后来她就说不久会有相关人员联系取件的了。
  (奇怪,这没什么问题啊)
  嗯,我也这么觉得,应该大部分人都会这么觉得。
  然后当天晚上果然有人打电话来联系我,说是UPS的,负责来给我收件。
  那个人挺烦的…… 不停在跟我说他在这行怎么怎么优秀啦云云。
  我们相隔百千里当时……
  (有点可疑啊)
  嗯,我也这么觉得,但是他把我的情况,比如什么时候寄件啦,多少分啦,还有来自哪啦,我的姓氏啦,完全符合我提供服务热线的,所以还是半信半疑的继续保持联系直到来广州见面。
  说实话那才叫恐怖,比起第一次来大学城和你碰面。
  我在离开W州之前一直跟他说我想直接到处理处去,因为我害怕那些地址会有误或少许出入,要是一边输入信息一边由电脑确认那就会好些,但是他说那个地方会很远,不方便,而我的时间又比较急,可能会来不及,所以就坚持出来约我收件。
  (嗯,那么很可疑了)
  让我先finish你就知道。
  然后在车上那个人一直跟我打电话(漫游费贵啊!) 等我到了以后他说在车站等我,穿着UPS的制服和背包,还会开车来。
  (UPS的人不穿UPS的制服还穿啥)
  一番电话确认,我们碰面了…… 是个阿伯,还有哨牙,上面还有烟熏的黄色,还有囗臭…… 而且穿那制服…… 一点都不像广告上面的那么有型……
  那个人一见了我还是不停重复电话里面他的那些丰功伟绩…… 一边带我离开车站走到他停车的地方,我当时有点害怕了,可是这是他的地头,我在明他在暗,不好操作什么逃离计划……
  结果从市汽车站走了好几条街,带我到了他停车的地方,其实到那的时候没车,他没有把它停在停车场,在火车站那边有停车场我知道的,可是他竟然说没地方准停!
  之后他停下来打了个电话叫那车来…… 这令我想到了绑架案……
  几分钟后,一辆小型面包车朝我们开来,外面没有印上任何UPS的标志,我已经很确认这个人很有问题了。
  (快跑啊!)
  不行啊,即使你打的他也有车追上你,然后他叫我赶快上车,因为那时路边的车道,不准停车。
  (你不是真的上了车吧!?)
  那里车流量大,但没什么人流量,我也没见一个穿警察制服的人,我就上了车,很镇定的,然后他拿出我要填的寄单……
  接着那司机把我开到了那个收件人的家里,这上门够古怪了…… 他说是因么不够信封,要回家拿。
  我们就到了长寿路,一个古屋巷子里,那个人让我在他家的侧门等,他到前门开,显然是不想让我看到他家门牌。
  那个人家很破烂…… 还养了三只很大很恐怖的农村养的那种家狗…… 我那时想逃都难了……
  (自言自语:估计是和UPS打电话的时候说话太大声,给有心人听到了)
  他带我进了屋…… 他家里满是ups的制服!很多,还有冬装的。
  (速度啊,我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哦,不好意思…… 快了。然后他拿出很多的信封给我让我在他家finish,而且说是等那边的学校受到了才用给他付款。
  没什么金钱上的损失。我把东西填好,封好交给了他,然后迅速离开了。
  回来的第二天,我上网查那几个邮件的号码追踪。结果,没有一个显示有记录……
  (???奇怪,他要那些东西干嘛?)
  然后我打电话给那个人,关机了;打到UPS的服务热线,也查不出来。跟UPS公司询问这个人,才知道那个人不是UPS派来收件的,程序完全不是这样。
  (唉,同情…… 说完了?)
  后来到了第三天,那个人给我打了电话,说信已经寄出去了,我可以上网查。
  (平邮?哈哈,然后他向你要钱?你可以不给他呀)
  不过同时UPS的经理也打电话给我侦察这情况。
  不是平邮,是用ups的express,两百多块一封的。
  (哦,我明白了!他把你的信拿去自己UPS,然后到时候可以向你骗钱了。不过这计俩也太……)
  你知道那个人是怎么知道我的吗?
  (自言自语:不会在大学城吧!不好意思…… 无心插柳柳成荫)
  他是和其中一个接线员串通好的,我就那么不幸遇上那个,是他告诉我的。因为可能这件事惊动得比较大,他怕被揭发。其实我已经把他供出来了,就不停打电话叫我不要说,是他自己私人想做纸笔买卖云云……
  现在我上网查,全部邮件签收,可我还没付一分钱!
  当然,除了车费……
  (哈哈!COMEDY!)
  哈哈…… 原来广州这么骗术满江湖的地方如今还有这等人!
  (我第一次听到这么逗的骗局!)
  可是真人真事哦!
  (你真是有意思,哈哈!)
  我现在还在考虑要不要联系那个人给他钱呢!
  (哈!你可以给他写封信:姑念新犯,不予追究,顺便附上人民币50元充当改行的本钱……)
  不过也不能怪我不给他汇钱,因为他要是一提供银行帐号,警察叔叔就能立刻确切查到他的一切……
  我感觉自己也很evil的样子耶……
  还有,那个人最搞的就是说,我是去年UPS年终的秤杆英雄!
  他还说,有一次他们公司半夜接到一个美国那边寄来的账单,没人签收,他就去签了,后来公司为了感激他就奖励他去华侨大厦吃了一顿,还给了1000元的tips给他……
  “几十亿美元的账单哇!”
   唉…… 吹的很多水都很没水准。
  好啦,故事讲完啦,继续忙吧!

后记:去年底,大牛师妹Tn同学大驾光临广州,我当然很负责任地担当师兄+东道主的角色啦。由于Tn说对广州有“模模糊糊”的很差的印象,于是我带她来了个广州一日游(辛苦啊…… 步行了五六公里,不过当然比不上爬飞云顶辛苦啦),以期改善她对广州的印象,没想到…… 咳,天意弄人命中注定,当然免费寄了洲际快递,还是喜剧结尾,哈哈。此故事版权归Tn小姐所有,这里有她自己的版本:http://user.qzone.qq.com/544759746/blog/1200938064

2008-Jan 25Friday

首登罗浮山游记

2008年1月25日10:45  一图胜千言, 吟诗作赋, 椰子笔谈 一条评论哦 || 1 Comment

  罗浮者,南粤首岳也,富有奇峰怪石、飞瀑漓泉,蕴含高门古寺、鹤观名轩。叶子儿时尝夜宿山脚朱明洞,然此乃陈年往事也,而是时实属走马观花,未尝一睹罗浮飞云之风采也,从来为之抱憾;而且绝顶千米高峰,得览众山之小,亦乃叶子神游之所归,今得机会游罗浮山、登飞云顶。
  叶子携友穗城东行二百里得长宁,北向远眺,十里之外有巨山拔地而起,雄赳赳立于平原之中,傲瞰天地,叶子赞曰:“此必罗浮山飞云顶是也!”——飞云顶,罗浮山至高也,海拔一千二百八十又二米。后视自言,然此罗浮山是也,至于飞云顶,则仍在彼山后后之后后耳。话说叶子一行搭车抵山脚,巳时已过,问山人何为通飞云顶之路,彼云“前路左行少顷可达山门”,以为上飞云顶事易,遂放豪言“抵飞云顶而午宴”,旋即开爬。
  沿路绿茵鸟语,偶见松鼠一二,叶子心情舒畅,怎料午时已近,才抵海拔三百米之山门,遂再问山人,对曰:“抵飞云顶再一时辰多足矣。”又以为登顶事易。前行二百步,仰见一高峰如将倾之状,声势逼人,笑曰:“此飞云顶是也!一时辰当可抵达。”而后悔之。
  过山门少顷,小石道绕山脊而行约半时辰,抵轮龙坪,海拔五五零米,已经午时。众人自觉肚内有声,然高程却行未过半,又见方才之高峰已在身后,前路通向远处另一更高之峰,遥且仰视,远不可及,自叹晦气,方且前行。少顷,路边有一铁牌:“往索道上站”,又查地图,才知路程未及三一,更是叹气连连,叶子自知轻敌,知趣收声,不复曰何时抵飞云顶午宴云耳;路边又一铁牌,近视之,“中国移动信号已覆盖”,众人才破涕为笑。
  轮龙坪后,沿路更寂,仅闻鸟声啾啾,别无其它,便知古人诗云“鸟鸣山更幽”之意。叶子又思另一古诗云“空山不见人”,但亦不闻人语响,森森然周遭,虽身着三衫午时日晒如蒸,却不敢有所宽衣,唯恐寒气循径而入。路行一时辰,众人又疲又饥,只得循石而坐,面包裹腹,叶子操弄GPS,忽曰“此地海拔六五零米”,众人见高程方才一半,大馁,然自慰曰“前进一步,飞云顶近一步也”,起又前行,然则前行一尺,哀叹一声,走百步而喘气者三,狼狈之至也。
  如此前行,又过一时辰余,路忽平且直,前右有一山,山顶坡缓草短,众人以为此飞云顶也,皆欢呼,遂大步前行,然山路却绕山而过,行一刻钟后抵一山庄,山庄后有一山,山下有一铁牌,上书“飞云顶登山道”。众人又以为此山飞云顶也,加速前行,然则路皆乱石,速行不易,又行一刻钟,绕过一山脊,才见二三里外有一平坦山峰,四周皆干枯草甸,顶有红旗,却如芝麻大小。众人已疲惫不堪,大馁叹曰:“原来飞云顶在此!”然行已至此,绝无不登顶而回头之念也。又半时辰,终于登飞云顶,揽罗浮绝胜也。
  叶子俯瞰四周,别无其它,一路攀来所谬误之峰,皆以不见,仅有不足半人高之枯草随风摇摆,无鸟啾、无虫鸣,仅闻得红旗猎猎;无绿树、无紫嫣,更不见半点人烟,只见山体北麓百步开外一坍毁庙祠,四壁全无,荒凉景致,寒入人心。经三时辰跋涉登顶罗浮,本应一大快事,是时却觉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夫古时三皇五帝,风流才子,或信手拈来,或辛苦耕耘,方居万人之上,再论其后,斯人所思,可比面对此时此景之所感耶?直瞰远处,渺渺乡烟,深巷瓦房,星罗棋布,此芸芸众生之所居也;由远而近,幽幽飞云,稀草疏林,奇峦怪石,此神仙高人之所在也。此之二者,取此舍彼?取彼舍此?惑矣。人欲抱终明月,傲然江湖,却不知高处之寒,孤寂之凉,悲夫。然则逝者如斯,盈虚如彼者也!所谓苏子之言:非吾所有而莫取,造物之宝藏而共适,今临高山而仰止,俯清泉而明目,如是而已。
  时丁亥年十二月望日。

轮龙坪回望—— 我们是从湖那里爬上来的!
轮龙坪回望—— 我们是从湖那里爬上来的!

轮龙坪前望—— 即使走到双峰那里,路程也不过一半
轮龙坪前望—— 即使走到双峰那里,路程也不过一半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行进中
行进中

飞云顶仍在此山后之后
飞云顶仍在此山后之后

从上面那张照片的位置又走了40分钟左右…… 现在看到了吧?顶上插着大红旗的那座就是
从上面那张照片的位置又走了40分钟左右…… 现在看到了吧?顶上插着大红旗的那座就是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2008-Jan 21Monday

[#77] 7Timer!-V3 development progress

2008年1月21日22:17  7Timer! 评论/Comm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version is moving slowly forward now, over the recent days I’ve finished some scripts of the Auto-run Program (ArP), including the scripts related to the new Weather Chart section. The new feature of Weather Chart is the forecast time extend to 384 hours, or 16 days. There are other new features in plan, don’t worry — but just let me set the skeleton up before adding the muscles. Afterwards there will be 384-hour ”classical” forecast section, too. Stay tuned for updates.

Quanzhi

2008-Jan 12Saturday

Tuttle和McNaught的颜色

2008年1月12日11:09  观星手记, 鸡毛蒜皮 2条评论 || 2 Comments

  1月11日想在两颗彗星上捞点胜利者的滋味,结果全部吃了个闭门羹。
  当晚我发现天气很好,恰巧Q群上的人又在讨论Tuttle彗星,说它现在已经增亮到5.9等。前段时间七擒Holmes还是让我感到颇为得意,于是我拿出大双筒决定要把它收归麾下。
  在女生宿舍对面拿出望远镜有可能和在黑熊面前拿出肉饼是等价事件,不过经我多次实践证明这一可能性不成立的概率至少等于1个σ也就是84.13%。总之我便光明正大地把望远镜架好,然后打开电子星图来慢慢搜寻。
  可厌的是Tuttle彗星恰好处于秋季星空中星比较少的位置,加上大学城的光害并不很轻,因此我艰难地在星海中寻找定标,一边找一边想起某位天文学家的高见:We are actually spy on the stars(其实我们是在偷窥星星);用望远镜看女生宿舍和看星,本质上都是—— 偷窥,只不过一个是平视,一个必须仰视。胡思乱想了一阵,竟然找到了鲸鱼座ζ—— 距离Tuttle彗星最近的一颗亮星,顿时一阵兴奋,于是按图索骥,很快找到了Tuttle彗星的预报位置。
  按照预测,Tuttle彗星在TYC 5283-1309-1和TYC 5283-1016-1附近,其中后者是颗7.4等星,照例来说一个5.9等的目标应该很容易看到,但我看来看去就是看不见。哎,可怜的Tuttle老先生,奋斗一生,死去的时候仅有70美刀,还要被“埋在一个不知名的墓穴里”,现在连他的彗星也不愿意和他同名来让我瞻仰瞻仰。于是我用了深呼吸+侧视法,又隐约撇到彗星西面一点点的两颗8.3等星,但还是看不到。看来彗星太弥散了,加上一点光害就看不见。我正想再尝试一下,结果发现星星突然暗了下去,抬头一看,原来起云了。
  我悻悻然收拾装备,却发现T3项目的PI、那个意大利人用半通不通的英文发来一封邮件,原来是说澳大利亚的McNaught发现了一颗15.5等的新目标,从路径上来看很像是彗星,提醒注意。我一看,鹿林天气正佳,决定从这个目标上捞回一些自信。23点以后是我的观测时间,于是我指令望远镜拍了三张那个新目标的照片,之后把数据传输过来分析。
  一打开照片,我叫苦不迭:怎么恰巧那个彗星走到了一颗亮星的附近呢!这下可好,本来地平高度就很低,给那个亮星一折腾,几乎什么都看不出来了。我只好给国际天文联合会写信说FWHM slightly larger than background stars,想着到时候公布新发现的时候我这模棱两可的报文大约也能分一杯羹。给McNaught彗星一搞,我十二点半才晕头晕脑的爬上床,2310计划(23:10上床)又告失败。
  第二天一早起来,床还没有下,就用手机上网看新消息,果然McNaught彗星的发现已经正式公布了,编号C/2008 A1,而且年底还可以到9等。我一口气看到底,怎么纬度比我高的几个老美都看到了彗星特征了?至于我的报告自然是没用上。啊,完全是“彗星‘恰巧’和一颗大亮星来个亲密邂逅”的背运!我恼怒地把被子往旁边一丢,无精打采地跳下床来。

C/2008 A1 (McNaught)
C/2008 A1 (McNaught)

2008-Jan 11Friday

考试随议

2008年1月11日11:33  中东物语, 椰子笔谈 2条评论 || 2 Comments

  期末考试准备之中,得友人考试技巧一:三长一短选最短,三短一长选最长,长短不一选B,参差不齐选D,以抄为主,以蒙为辅,蒙抄结合,一定及格,转发几人几门及格。我随即复友人道:感谢汝切切之言,遗憾本人之所考乃数学也,汝之高见恐一无用武之地。数学的卷子,题目与留空处的比例就和广外的男女比例差不多—— 一比八,假设来个“以抄为主,以蒙为辅”的话,那恐怕是“蒙抄结合,一定挂科,转发几人几人挂科”了。
  考试成绩这种东西,引用《围城》里的话来说,“好像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作用”。事实上未必懂,只不过是囫囵吞枣,加一点小计俩,加老师有意无意的一些偏担,就好像某个不识厨务的主妇,在恶补了两个时辰的《厨房宝典》,将几个叫不出名字的菜随意一混,同样也能烧得出一盘过得去的菜来。客人酒菜下肚,考验过去以后,就连那本书封皮的模样也记不得了。
  中国学生最强大的本领在于会考试。“十二年寒窗苦读”,其实读的课程只有一种:考试,这一效果也的确惊人。睡我隔壁床的那一位老兄,一个学期没听过两次课,在考数学前的那一晚上“预习和复习”了两百多页的数学书,第二天便能应付自如。这不是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了吗?想想以前的“十二年寒窗苦读”,只不过为了6月的7、8、9三天,到现在和课本来个“一夜情”就能够笑傲江湖,这生动地说明了“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道理。
  考完两门数学以后是考某主义。鲁迅与胡适“问题和主义”之争早已作古,但没想到我们现在每人都面对着一本二百四十四页的问题和主义,尾页上还有十二个加黑的大字:“免费查询辨别真伪赢取大奖”,署名是“中国扫黄打非网”,和绿色封皮的设计协调得很。考前大家都没有头绪,只好去看往届的题目,好求得一些心理的安慰。看着看着,突然发现从来派不上用场的《考试技巧》竟然好似仙人指路般十发九中,想必这是“物质世界的规律”云云。总之在考某主义的时候,我们也就自觉贯彻了某主义的精神,认识和利用了物质世界的某条规律,不过结果如何就暂且不知,尚待我们去认识和改造了。

2008-Jan 5Saturday

[#76] 7Timer! — upgrade project status

2008年1月5日23:03  7Timer! 评论/Comment.

Well, there has been nearly two months since my last statement of 7Timer!, and there are around a dozen emails coming for the new 7Timer!. So let me blow one now…

During the past two months, a few tests have been made up and down there. I decide to upgrade the model first (relatively easy work), and then after, I’ll go on creating a new website looking and a control package (this is a complex ballgame). I hope a test version of the new model can be released by the end of January. Hey — that’s not because I’m lazy! That’s just because a disadvantage of a school boy — final examinations.

I apologize for such a long delay (from 2007 into 2008), I hope the whole thing can go as a popular sentence on nowaday’s Chinese newspaper: “will be completed before the Olympic Game”.

Q.

2008-Jan 4Friday

车游阿里山札记

2008年1月4日16:31  一图胜千言, 椰子笔谈 评论/Comment.

我@阿里山乡
我@阿里山乡
 

  阿里山有三奇:森林、日出和云海。这一次造访阿里山,我并没有到“大众”式的阿里山森林公园游乐区里面去转一转,但这三奇却可以算是看到了百分之八十,这儿首先得感谢鄒族(高山族的一支)原住民杜大哥和大雄哥的带领。
  阿里山森林的精妙在于它能集热带、温带、寒带林木的种种妙处于一身。就好比嘴馋的人如何吃糖也不厌,上帝同志也简单地把黄、绿、红简单地调了一下,往山上一搁,就能叫人流连忘返了。

阿里山公路,风起云涌
阿里山公路,风起云涌
 

  阿里山风景区与玉山风景区相邻。因为时间有限,我只能在一天的时间内来个走马观花。从塔塔加的2610米到阿里山的2150米,另有一群在此地定居的“在地人”,它们就好象乡下的摩托车一样飘忽不定。驾车的杜大哥(也是鄒族人,留着一头长发)在某条直路一踩刹车,示意我向右看,原来是台湾猴子们来欣赏我这个“对岸”来的无毛大猴子来了。传说玉山的野生猴子由于接受游客们的谆谆教导,已经进化到了晓得休息日与工作日的程度,选择休息日在公路上进行巡查工作。巡查的时候,虽然未必曾经得到大陆有关高人的指点,但却会三五只往公路上一站,拦截过往车辆进行“抢劫”,其水准完全可成为叉叉人士的翻版活教材。还好,今天我们出发得比较迟,遇上的这几位猴大哥可能已经用餐完毕,正在贯彻“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的方针,在公路边的护栏上漫步而行。

斗胜战佛孙悟空转世?
斗胜战佛孙悟空转世?
 

  高山族同胞们有一特点:特别爱家。杜大哥一再对我进行教育:“阿里山好玩的不多,也就是火车站和邮局比较有特色。”于是我在这两个地方“到此一游”以后就眼睁睁着看着“阿里山观光公路由此进”的牌子离我而去。仔细一想,可能高山族大哥对青山绿水早已不感冒了,自然会说“好玩的不多”。过了一阵,我才知道为什么杜大哥那么急匆匆了。
  车绕过一个山脊,杜大哥把车一停,下车来点燃一根烟,手指了指某个方向说:“那边就是我家乡了。”我顺着看去,只看见一个大山坳里雾气迷蒙。不过出于礼貌,我还是说:“看见了—— 真漂亮!”于是杜大哥唱赞美诗一样地说:“家乡好啊!”——他们的家乡名叫特富野,在鄒语中意思是“山坳”。过了一阵,车绕过一个山脊,杜大哥又把车一停,“那边就是我家乡了—— 家乡好啊!”这样的赞美诗一路上重复了四五次。

“那边就是我家乡了”
“那边就是我家乡了”
 

  一开始听到说要去高山族部落,我脑海中浮现的就是波利尼西亚式的草屋,几乎浑身赤裸的土著,等等。不过看来这样想是对我们的高山族同胞大不敬了。除了对外联络道路比较崎岖以外,特富野就像一个小小的世外桃源,红色的斜顶小屋与栽种整齐的景观树交错而现,为了弥补在某些原本隐蔽方面的小小不足,公路旁边还恰到好处地放着几个完好的篮球架。杜大哥和大雄哥—— 他们都是天文台的工作人员—— 在此交班。比起杜大哥,大雄哥对家乡的热爱程度还更高了。他兴致勃勃地开车带我去看特富野的一些文化古迹—— 男子聚会所、聚会场(这个我倒是很有兴趣),特富野到达邦的崎岖步道(“我以前上学就天天走这个路,”他说),步道上的达邦吊桥(“这个护栏是新搞过了,”他好像吊桥老专家一样说,一边慢悠悠地在上面晃荡;我却看着脚下深达几十米的峡谷瑟瑟发抖,巴不得早点走回公路),咖啡园和茶园(“可惜今天时间不够,不然我可以带你去看我们制茶的过程!”我说了一些表示惋惜的话,心里倒为不必在这样的地方呆更多时间感到高兴),几个月前被地质灾害摧毁的巨大铁桥(这也让我挺感兴趣)。回鹿林还要开两个小时的山路,不过大雄哥却不会缺乏话题可讲。假设他这两个小时的巨幅演讲可以用几个字概括的话,那就是“家乡颂歌”。

特富野一瞥
特富野一瞥
 

  文到此处,大约会有读者提问,阿里山的森林、日出和云海看到百分之八十是怎么算出来的。来到阿里山虽然只逛了一天,不过根据大雄哥的话,“森林看到了百分之四十、日出看到了百分之四十、云海看到了百分之四十”,根据姆忒排耳公式,把没看到的百分之六十乘起来再被百分之一百减,不就可以得出百分之八十了吗?至于日出、云海,因并非车游阿里山公路之所见,为防语焉不详失礼于各位,且让我卖个关子,待另文一叙。

2008-Jan 1Tuesday

2008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观感

2008年1月1日22:24  一图胜千言, 椰子笔谈 评论/Comment.

神采奕奕的指挥家Georges Pretre—— 他自豪地说:“告诉中国观众我才83岁!”
神采奕奕的指挥家Georges Pretre—— 他自豪地说:“告诉中国观众我才83岁!”

  转眼间,距离我第一次观赏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已经有12个年头了。在这12年中我欣赏过Lorin Maazel、Zubin Mehta、Riccardo Muti、Mikolaus Harnoncourt、小泽征尔和Mariss Jansons等大师的指挥艺术。但我得说,Georges Pretre的风格是我看过的指挥中最独特的,也许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叙述会显得有条理一些。
  第一是指挥棒。
  用与不用指挥棒,效果截然不同。Harnoncourt作为奥地利本土指挥家,从来都是徒手指挥,在某些章节表现更为细腻;小泽征尔在指挥新年音乐会时也是徒手指挥。但Pretre却是我看到的第一位在新年音乐会中执棒与徒手交替使用的指挥家。暂且不论这样是否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单是在不同曲目的处理上便能各取所长。对于一些柔和而精巧的乐曲(如Josef的蜻蜓、Laxenburger等),徒手指挥更能精妙地将乐曲的细节展现出来,而对于进行曲、富于节奏感的圆舞曲等,显然执棒指挥效果更好。我觉得Pretre虽然不是本土指挥家,但在这一点上处理似乎优于Harnoncourt。
  第二是指挥对作品的理解方面。
  兰纳的Hofball Tanze在2003年(Harnoncourt)演过,当时听得我想睡觉,不过鉴于Harnoncourt为了保证原汁原味,完全按照“奥地利”式思维来诠释曲目,倒也无可厚非。不过现在是21世纪,我们似乎不该始终用19世纪的思维来诠释乐曲。Pretre版本的Hofball Tanze让我非常意外。他改变了Harnoncourt的理解方式—— 比如,主旋律中突出了大提琴的旋律,以及加大最后一个章节前后的速度比率来凸现最后一个章节的“歌剧”式手法,让人感觉新鲜。对于其他几首以前演奏过数次的曲目,他也开创性地按照自己的新思维来理解,显得不落俗套。同样让人感觉满意的还有《小广告商》、《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蜻蜓》和《俄罗斯进行曲》等。不过,《皇帝》和《蓝色多瑙河》等除外,——这也不能怪他,毕竟这些曲子是经典曲目,自由发挥程度有限。
  Pretre虽然年已八十有四,上下指挥台都有些不便,但演奏起来全身心投入的尽头让人深感佩服。上半场演奏激动人心的Orpheus-Quadrille时,他在指挥台上大蹦大跳,与青年人无异。《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序曲在1993年演过,当时Muti热情奔放的指挥风格不断引爆观众们的掌声;这次Pretre的版本,虽然不像Muti那样大幅度摆臂加跳跃,但对于乐章中静谧、诙谐的部分,Pretre处变不惊的指挥方式反而有以静取动之妙。对于一些韵味十足的乐曲,他在指挥台上面带微笑地用身体来示意乐队队员该如何演奏,似有翩翩起舞之势。加演曲目的《运动波尔卡》,演奏前自报曲目时依然声如洪钟(麦克风在他头上一人高的位置哪),演奏当中耍起rumor来逗乐观众,俨然如七八岁的小孩子。与指挥动作幅度超大、风格华丽的Muti不同,除了少数情况以外,Pretre基本多看少动,架势基本如一,嘴里还念念有词,甚至有时还仅用表情来指挥乐队。我觉得他对乐曲的处理和对音乐的理解显然比Muti要好一些(当然,他毕竟年长Muti二十岁!)。当然,这里也不是说Muti不好,我对Muti那种具有意大利式热情的指挥风格也是非常欣赏的。
  当然,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之所以名声遍及五大洲,除了指挥以外,与世界上最杰出的乐团之一—— 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看维也纳爱乐的新年音乐会,可以说是仅有的“几乎听不出瑕疵的”的音乐会。21首曲目下来,最大的瑕疵仅仅是《俄罗斯进行曲》中返场一段,圆号比小号稍微进早了一点点(约0.1秒?反应的极限了)—— 的确是不可思议!因此,也得算上“顶级乐团”—— 维也纳爱乐的功劳。最好的乐团在最好的音乐厅演奏—— 是的,以后要是有机会去欣赏,那该有多好呀。
  Pretre说过一句很微妙的话:“我首先是音乐家,其次才是法国人。”接受CCTV记者采访的时候他也说,他的养生之道“就是对音乐的思考”。这次的新年音乐会精彩纷呈,还是应了那句老话:姜还是老的辣!

 

叶夜网 © 1999-2007年 版权所有
Yeiht Wordpress © 1999-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叶儿山WordPressLaziest Gallery提供技术支持
Powered by Y234.CN, WordPress and Laziest Gallery
可以订阅评论本站内容,亦可进行XHTML检查链接样式表检查
Entries and comments RSS feeds available. W3 XHTML Check and W3 CSS Check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