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Aug 29Wednesday
失败的月食之夜
2007年8月29日16:17 一图胜千言, 观星手记 一条评论哦 || 1 CommentPS: 贴出来真是有点晕菜。原图上乌云后面繁星点点,煞是美丽,这里差不多90%压缩以后基本上都没掉了,大家得点击进入才能欣赏原图罗!(嘻,卖广告……)
2007-Aug 28Tuesday
日月食观测成败录
2007年8月28日23:59 观星手记, 鸡毛蒜皮 一条评论哦 || 1 Comment序:叶某人的日月食观测史,就像是一部从好运到背运的退化史,且待分解:
- 1997年3月9日 日偏食
第一次观测日食,晴空万里,完全成功。 - 1997年9月17日 月全食
第一次观测月食,恰好是中秋节,也是晴空万里,完全成功。 - 1998年8月22日 日偏食
晴间少云,也是很成功。 - 1999年1月31日 月半影食
食分很大的月半影食,接近偏食,晴间少云,第一次拍到月食照片。 - 1999年7月28日 月偏食
海上观测带食月出,天气晴朗,观测成功。 - 2000年7月16日 月全食
天气晴朗,观测成功。 - 2001年1月10日 月全食
天气晴朗,观测成功。
转折点从此开始……
- 2001年7月5日 月偏食
开始晴朗,食甚以后转阴。好歹还是观测了大半。 - 2002年6月11日 日偏食
阴天有降雨,但还是坚持出去观测,好歹观测到几十分钟,之后又转阴下雨。 - 2004年5月5日 月全食
整晚天晴,但是…… 初亏的时候开始阴天,食甚的时候开始下雨,复圆之后天气恢复晴朗,堪称最背运的一次月食观测。 - 2005年10月17日 月偏食
多云间阴,勉强观测了一分钟不到,但复圆以后天气转晴。 - 2006年9月8日 月偏食
全晚阴天,没看到。 - 2007年3月4日 月全食
下雨。 - 2007年3月19日 日偏食
运气还算比较好,夜间下雨,日食开始以后渐转多云,看到了大半。 - 2007年8月28日 月全食
少云,云恰好在月亮那一带,观测场地成为珠三角唯一一处全程看不到月食的地方。月食结束以后一小时,月亮出现。
今天大好天气,搭了一个钟头地铁跑到大学城,结果全广州都看到了月食,家附近还全程可见,就我半秒钟都看不到,大为郁闷,感慨乎:以前一到日月食,坏天气也变好;现在一到日月食,好天气也变坏!于是整理了一份表,发现其实还是看到日月食居多,只不过最近连续几次月食都看不到,产生了某些心理效应…… 郁闷之情遂解。
顺便列出下几次广州可见的日月食时间,以供参考:
2008年8月1日 日偏食 食分83% [带食日落]
2008年8月17日 月偏食 食分81% [带食月落][下半夜]
2009年1月26日 日偏食 食分35% [带食日落]
2009年2月9日 月半影食 食分92% [上半夜]
2009年7月22日 日偏食 食分78%
2010年1月1日 月偏食 食分8% [下半夜]
2010年1月15日 日偏食 食分70%
2010年6月26日 月偏食 食分54% [带食月出][上半夜]
2010年12月21日 月全食 食分126% [带食月出][上半夜]
2011年6月16日 月全食 食分171% [带食月落][下半夜]
2011年12月10日 月全食 食分111% [上半夜]
2012年5月21日 日环食 食分96%
2012年6月4日 月偏食 食分38% [带食月出][上半夜]
2012年11月28日 月半影食 食分94% [上半夜]
2007-Aug 27Monday
07暑假北京之旅专辑
2007年8月27日17:01 一图胜千言 评论/Comment.8月20日至26日,我作为“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的获得者,赴北京参加颁奖仪式,并在大会上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这是我第6次到北京。本贴为这次旅行的照片专辑。
2007-Aug 26Sunday
铁道之夜
2007年8月26日15:02 椰子笔谈 一条评论哦 || 1 Comment 我在京广线上打过三五个来回,第一次是在四年前,那时候全程要23个小时;现在火车提速提了好几次,还是要22小时(说是21小时,可我看每次都要晚点大概1小时),也就是说总也得在那白皮箱子里睡一觉。这本来也没什么事儿,但京广线的特快毕竟不是直达,夜里总也得在路上停一两个站。有的人就算耳边放炮都能睡得很香,但我有一特点:列车要是不在高速行驶,我就肯定会醒(因为晃动程度差异挺大),简直比传感器还灵,加上个人喜好,夜里一般少也得几十分钟是在窗边坐着。夜间的铁路可看的当然比白天少上不少,但有时候还是会遇到一些印象深刻的场景。
这次我从北京坐回广州,熄灯以后还是在窗边忙着写东西。偶然撩开窗帘一看,便微微地吃了一惊:月亮正在外面悄悄地望着我呢。于是,“思想者”的时刻就开始了。
月亮并不总看得见。也许铁道稍稍来了一个弯儿,那个亮球就不见了。我现在看到的月亮就离窗缘不远,但它看起来并不因此而感到不安。列车“哐、哐、哐”地震着,窗外的树枝丫子也是飞一样的向后不见了,但月亮是很稳重的,天地之间只有它一动不动,令我想起李白的一首诗:“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岂止是从古人的时代开始?月亮已经稳重了46亿年了。
再细细的看去,便会发现木星飘忽的身影。飘忽这词怎么说呢?木星高度挺低的,于是便被树枝丫子反反复复地遮挡,出现,又挡,又现。眼睛再往下,便看到两条银光,这是月亮在对面铁轨上的反光。
我仔细地看着。那条银光总在那儿,与列车结伴前行,它轻微地左右晃动,极轻微,但又让你能感觉出来,使我想起施特劳斯的一首曲:《五步音程》,这些都是细微的艺术。
有时候对面黑暗的铁道会突然均匀的变亮起来,似乎有人在对面敲碎了一个生鸡蛋,蛋清和蛋黄匀速流淌过来。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一般是一秒多一点,你可以盘算一下对面即将过来的是货车还是客车,明亮的车灯一闪,你的答案就揭晓了。于是咔哒咔哒的声音在两辆列车之间回响。货车会有好一阵才能通过,而客车一般挺短,之后一切恢复静寂,你可以继续欣赏铁轨上银色的小步舞曲。
也有的时候会经过一个小站,这和小学课本里头袁鹰的《小站》有点儿不一样。也许你能隐约辨认出站台的轮廓,甚至瞥见那个刻着站名的白色小牌子,但在茫茫黑夜之中,这是哪个站却是个猜不透的谜。
这快速而短暂的旅程上,猜不透的谜太多太多了。
不容你去猜测或者思考,刚才进站时抛出去的铁轨就以漂亮的曲线收了回来,并入你的脚下。列车飞驰而过,发出咔哒咔哒的响声,之后又是“哐,哐,哐”。
突然上了一座桥,这是一条有点宽度的江。顿时,原本静静的月亮好像突然将手一抛,抖开了一件白色的纱,让远方的江面铺上了一团淡淡的灰白色。透过白雾,后面是更远方城镇的星星灯火,渐远渐暗,一直伸到头顶上深不可测的黑色。
苏轼在《赤壁赋》里写过,“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嘿,大约就是这样子了吧?
2007-Aug 26Sunday
评加贺谷的《银河铁道之夜》
2007年8月26日14:47 书虫之语 评论/Comment. 把银河想象成一条铁道,各个星座像一个个车站,带着各自的传说,成为路上的一道道风景,这就是日本著名天文画家加贺谷的新作《银河铁道之夜》。这个故事想象可真新奇,构思也很独特,名字更是引人入胜,因此它对我有一种模糊的吸引力。这次到北京天文馆,朱馆长给我弄了张免费票,使我有机会来欣赏这部作品。
作品开始,就以日落时分河畔铁路为背景,特别拍摄了一只飞翔的天鹅,并将其过渡成天鹅座在茫茫天宇中展翅翱翔的景象,让人很快便置身于美丽的星空之下,这个设计我非常欣赏。我很久没有看到那么壮丽的银河了,而加贺谷对星空的制作尤为令人称道,可以漂亮到令人感动的地步。用一句比较老土但毫不夸张的话来说,“和真的一样。”
作品另外一个让我非常喜欢的妙处是将壮丽星空与科普知识结合。实际上我觉得,作者本身就以一个单纯热爱星空的孩子的视角来诠释星空,利用日本最常用的交通工具—— 铁道,来在陌生的银河中旅行,这个设计实在很有意思。在一个个故事之后,作者介绍了组成故事的星座,这很能引起大家的兴趣。作为一个喜欢音乐的人来看,我觉得作品的音乐也写得很抒情动听。
一般评论总是好坏话一起说。我个人总体上挺喜欢《银河铁道之夜》,不过里面还是有不少小地方让我看起来挺难受的,所以一些不那么正向的话恐怕还是不得不说的。
第一个问题就是总体故事的设计让人觉得有些虎头蛇尾。开始的确挺不错的,给人也有不小的震撼,但到后来就有些不知所云了了,结尾恐怕尤其糟糕—— 作者想竭力表达“追求幸福”的主旨,但却基础不牢,说得不好听是有点儿“矫揉造作”,因此看到后面感觉是比较难受。整个故事中本来有几个地方已经很适合结束,但加贺谷又“添油加醋”,倒有点像祥林嫂了。
故事的设计不但有些虎头蛇尾,而且整个下来情节类型比较单一,开始看着很感动很新鲜,但到后面感觉基本也就那么回事了。作品的主题音乐写得是很抒情动听,但整部作品中缺乏一些比较欢快、活泼的情节,来来去去都是缓慢的抒情音乐,全长又大约为半小时,因此越看到后面感觉越闷。我想银河上应该不缺乏能写出欢快故事的星座吧?加贺谷如果有意识地适当点缀一下,应当能起到非常不错的效果。
下一个不那么舒服的地方就是,加贺谷没怎么考虑观众成分的多元性。作品中一大引线就是天空中南、北两个十字星座(天鹅座、南十字座),加贺谷也因此引伸出北十字和南十字两个“银河铁道”上的特写。作者原来的意思肯定是指人生意义、幸福的追求之类,这是很带有西方基督教色彩的,但至少在我们中国来说,十字架又是另外一层意思了。看到十字架特写的时候我旁边有个小男孩说了一句:“好恐怖。”我看屏幕上就一个孤零零的大十字架,与其说是人生意义之类的象征,倒不如说是坟地的象征,看过去心生一股凉气,实在很煞风景。
全剧的结尾还有比较要命的一句话:“如果想知道更多,那就请看《银河铁道之夜》的原作吧。”嘿,感情我买了门票(虽然我这次的是送的),花了半小时时间,就看了一部“预告片”呀?我个人没看过原作,这句话不知道是翻译问题还是其他原因,反正看了就有点儿倒胃口。
一口气基本写到结尾,看着好像是反面的话多一点,但我实际上还是喜欢的感觉偏多。整部片子如何都成,只要能够有一个地方能让大多数观众产生深刻的印象,那它就算是比较成功的。我想《银河铁道之夜》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又及:后来经过查找资料才知道,《银河铁道之夜》是日本作家宫泽贤治的代表作之一,由加贺谷穰改编成动画,因此应该说加贺谷是尽量按照原作者的意思来改编的。不过我还是觉得,作为对原作的再创造,为了使得动画看起来更加流畅,对原作情节进行适当改动也是需要并且是可以理解的。
2007-Aug 15Wednesday
暴风雨
2007年8月15日23:14 一图胜千言, 椰子笔谈 2条评论 || 2 Comments 猛烈的海风像一团绕不开的网一样狠命地拖拉着你,几乎把你拖倒在地;海浪像一个难缠的推销员一样往复不停地敲打着船只,让你在甲板上行走起来左右摇晃,好像脚踩着无数个大皮球一样—— 几天前从广州到海口的海上旅程中,我对此还颇为享受,因为晚上有清澈闪亮的银河,白天有蓝天、白云和彩虹。但假如乌云像大棉被一样把你包起来压在天底,无数雨点像石头一样砸在你的眼镜和皮肤上呢?
风雨交加的琼州海峡已经停运两天了,秀英港车满为患。我们好不容易挤上了小型滚装船“徐运207”号。可离开港口后没多久,乌云便把我们包在一团深灰色中,远处逐渐逼近的雨幕将原本隐约可见的陆地从天边抹掉了。小船没有太多地方可以躲雨,人们争相挤在驾驶舱的背风处躲避。
我更乐意尝试和大海对话,你知道。于是我站在驾驶舱旁边的船舷上,死死的抓着铁栏杆,听取大海的咆哮。
风雨很快就把船锁在一片深灰色的空气中。无数的大雨滴好像小人国的箭一样敲打着我每一寸裸露的皮肤。海浪像扫帚扫地板一样接连不断的扇来,在船首碰撞起高高的浪花,飞溅到甲板上的海水和雨水一起在风的搅拌下混合成一股白色的漩涡,又飞回大海中。甲板上的大货车们在颠簸中齐齐左右晃动,我心惊胆颤的盯着它们,似乎不将目光锁定在它们身上的话,它们就会在一个大浪中滚入海中,从而让我们这艘小船更进一步地随风浪摆布。风猛烈地刮着,耳朵好像给人灌进了成吨的泥沙,甚至连滚装船隆隆的马达声也给掩盖掉了。我僵硬地撑在船舷上,心里感到孤独和无助,海上的时间就像暴风一样似乎没有到头的时候。
在暴风偶尔停歇的那一刹那,我听见身后的马达声混合着惊叹声。我转过头来一看。
一只小小的黑色的鸟正在离船不远的地方顶着暴风飞翔着。它的翅膀像上紧了发条的器械一样高速振动,尽管是血肉之躯,但却比我们这柴油和机械带动的机器船更为有力。
啊,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海燕吗!?
小黑鸟慢慢地但是坚定不移地超越它身下的这个庞然大物。人们惊叹着,但却没有人敢在极端摇晃的情况下放开扶手,拿出相机拍照。有那么几秒钟,它稍微降低了高度,似乎也要在暴风的威力之下低头认输,落到人群聚集的后甲板上来歇一歇脚;但它毕竟不像我们这些懦弱的生物,很快又爬高起来,以异乎寻常的速度扇动着翅膀,超过滚装船向前飞去了。
我透过满是雨珠的眼镜,注视着它远去成为一个小黑点,消失在一片蒙蒙的灰色中。我似乎透过咆哮的暴风,听到那胜利的歌声:“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之后时间似乎变快了。陆地,靠港,下船。我的衣服被暴雨浇湿又被海风吹干了,我的双脚重而又踏上那坚实的、不可撼动的陆地。我四周望望,自然不见那只小小的黑色身影。它大概早已飞到了海岸树丛中的某处歇脚吧。
在人生的暴风雨中,有多少人能成为那只勇敢的海燕呢?
附:高尔基《海燕》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到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的,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在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的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2007-Aug 11Saturday
分界洲岛游记
2007年8月11日13:30 一图胜千言, 吟诗作赋, 椰子笔谈 评论/Comment. 夫登山者,求山顶景色之大观也。然有大观景色之山皆高远,临顶不易;而易登顶之山皆矮小,一不能得大观之景,二不能得登山之趣也。今得分界洲岛,虽其山矮小,但置于大陆以外,大海之中,其气清新,其景逶迤,实乃大嘉者也,故予以记之。
远眺分界洲岛,奕奕然如龟游乎于大海中也,因分万宁、凌水之界,故名之曰分界洲岛。岛上有山二座,等量齐高,形如马鞍,因路陡山高,攀登者稀,恰适叶子人少景幽之乐。遂与父起攀,有公路至鞍。立鞍东望,二山夹海,脚下断崖清水,海涛拍岸,浪溅四溢。崖边萝、菊茂盛,小花与阔海相映成趣。如此年代,人迹罕至之天地,难寻也哉!左转上北山,旧路已废,杂草丛生,沙土已矣。遂履山竹,惊海鸟,至深草而后止。环顾四面,有巨山石二三,又有海鸟若鸡郭郭而鸣,不知何种也。俯视山脚,海浪习习,人头涌涌,而此地却山高海阔,久无人至,叶子遂觉孤单,反至鞍,临阶而上,攀登南山。其上石阶覆苔,古木参天,其外山岭腾云驾雾,毕集海天于一宇。路转山头,见一巨石,上书“分界洲岛”四字,坐拥海峡。石阶至此而止。叶子遂攀石而上,绝顶此山,父不能从也。巨石之后有弥勒骑龟像一尊,方鼎俱全,望大东海而笑。子顺其所视而望,大洋接天,碧空万里,有巨轮日边出现,不知其远也。又视巨石之下,百尺悬崖,直入波涛之中,顿觉不胜高寒,遂反下山。
时丁亥年立秋。
2007-Aug 11Saturday
鱼礁漫步
2007年8月11日11:19 椰子笔谈 4条评论 || 4 Comments “帅哥,到你了。”小木排上那位矮矮黑黑的工作人员向我示意。我正站在距离分界洲岛西北岸约15米的一个小木排上等着进行“鱼礁潜水”项目,下面的人头数处于一种比较多的状态,使我感觉置身于一个大鱼缸里。我来进行鱼礁潜水?倒不如说那些鱼进行“人类观赏”吧?
不管怎样我得下去。这潜水服实在不能算舒服,倒不如说是橡皮紧身衣,它把我很好的改装成了一条大黑鱼;鱼当然应该在水里呆着,而不是在岸上,因为太阳正不断地把热量输入我的黑皮,散发出一股不好闻的胶味。我往水里一蹦。
“游泳池里十三年的鱼没有白当。”我一边很自在的滑着水,一边看旁边几个看到水就战战兢兢的游客,一边想。
水的浮力让我轻松背起氧气瓶。在教练的帮助下,我很快处于“向下”的状态了。
水挺混浊,能见度不到一米,我几乎什么也看不见,像猫寻老鼠一样四面转。忽然,我瞥见一条小黑鱼灵巧的身影(噢,这是真的鱼),赶忙两手一划,追随而去。这鱼对人类的来访早已习以为常,知道我们这些访客想要什么,它十分客气地把我引到了海底一群珊瑚前面,不见了。
我晃了晃头,好像这样能让我的目光更清晰似的—— 这些珊瑚是活的。一群小白鱼排着队进进出出,好像上头游客中心里头的游客排队买票一样。哈,它们是在它们的“游客中心”来排队观察我们这些“上面来的生物”吗?我为我这种想法感到有趣,连吐了两个大泡泡。
我向教练示意前行,海又稍微深了一些,估计大约有4米深。两米开外的一摞红岩中懒洋洋地躺着一个好像刺猬一样的海洋生物(海葵?),浑身的触角随着潮水的流动慢慢的摇晃着,看起来它很自在。我没敢打搅它,便绕了过去。接下来又是一个“阶梯”,大海又深了一层,沟壑中有条黑色大毛毛虫一样的家伙,大约有一米长,我倒是给吓了一跳。毛毛虫的一头(哪儿是头哪儿是尾我也搞不清楚)晃了一晃,我便顺着看过去,那个方向已经有些透明,微微透出海洋的深蓝色,又是一群小白鱼集队而行,再远一些还有几条大一点的鱼也好奇地打量着我这个方向…… 那边就是大海!我两手一划,想继续探索这奇妙的海洋,可教练却打了一个停止的手势—— 原来我已经到了潜水区的边界,我只好遗憾地折了回来。
有一句经典的台词: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的…… 现在也可以用上。从氧气瓶的指针上来看,我在海底至少散步了二十分钟,但感觉却没有转太长时间就该起水了。总算又呼吸到了海上的新鲜空气,因为我已经吸了半天带有一股胶和金属混合味的气体,而且咬着呼吸嘴也几乎把我的牙床咬歪了。
结合前几天海上航行的经历来看,大海难得地露出了友善的一面。或许可以再借用一篇童话的结尾:“一个故事就这样结束也是挺好的。”
2007-Aug 7Tuesday
部长“扰民”吃官司
2007年8月7日23:54 "十年少"仙丹 评论/Comment.[德新社新德里8月3日电] 今天有报道说,印度的两位部长拉卢·普拉萨德和拉古万什·普拉萨德·辛格遇到了麻烦,有人起诉他们把直升机降落在一条公路上,说此举危及他人性命。
一名律师昨天向东部比哈尔邦一个法院提出控诉,声称他和另外几个人在直升机降落引起的混乱中受伤。
普拉萨德和辛格分别是铁道部长和乡村发展部长,他们前天乘飞机前往视察比哈尔邦受灾地区。
律师苏迪尔·欧嘉当时正骑摩托车行驶在那条公路上。他说,他看到直升机离自己越来越近,慌乱中驾驶失控,结果受伤。他声称还有另外几辆车出事。
他说:“飞行员必须说明他是自作主张还是照普拉萨德和辛格的吩咐行事,因为直升机没有发生任何故障,不应当紧急降落。”
欧嘉根据印度刑法关于杀人未遂、危害或妨碍公共交通及恶作剧导致人员伤亡的条款要求对两位部长采取法律行动。
叶夜网 © 1999-2007年 版权所有
Yeiht Wordpress © 1999-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由叶儿山、WordPress及Laziest
Gallery提供技术支持
Powered by Y234.CN, WordPress
and Laziest Gallery
可以订阅及评论本站内容,亦可进行XHTML检查及链接样式表检查
Entries and comments RSS feeds available.
W3 XHTML Check and W3 CSS Check available.